當前位置:im電競平臺官網app軟件下載平臺>手機APP下載>手機社交軟件>im電競平臺官網app
「戶外電源市場該管一管了」
今年夏季,房車和露營熱潮引發的戶外儲能用電需求,快速激增。
除了新能源汽車的 VtoL 功能之外,各式各樣的戶外電源產品,也成為消費者旅居、露營首選的儲能“大件”。其銷量不斷攀升,更吸引了不少企業紛紛加入賽道,推出大容量戶外電源。
然而,九月初一則“戶外電源在充電時爆燃”的新聞,卻“震撼”了整個戶外儲能行業。據媒體最新報道,這款戶外移動電源爆燃后導致兩位用戶嚴重燒傷,也使得不少消費者為之側目。
事實上,早在房車熱、露營熱之前,類似的儲能產品大都以“應急電源”的名義存在,也較為小眾。而在“戶外露營熱”的推動下,一些應急電源產品改頭換面,新瓶裝上了舊酒,搖身一變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戶外電源,價格也跟著飛漲。
隨著媒體的深入了解,戶外電源行業背后的一系列內幕漸漸浮出水面。目前,市面在售的大部分產品,無論出自主流正規儲能品牌還是普通小廠,都存在著不少問題。
蒙眼狂奔的戶外電源行業,必須管一管了。
“與新能源車一樣,決定戶外電源好壞的關鍵是電芯,但這里面的水很深?!?/p>
家住廣州花都的謝海亮,是一位露營愛好者,同時也是儲能行業的資深從業者。
相比多數普通的房車、露營愛好者,他在選購戶外電源時自然多了幾分謹慎,謝海亮表示:目前市售的產品分為三元鋰、磷酸鐵鋰兩大類電芯。
基于專業,他在查閱九月份這起戶外電源爆燃事故資料后發現,相關產品所用的電芯,應該為三元鋰(而非磷酸鐵鋰)。在他看來,磷酸鐵鋰單體電芯的電壓,最高不會超過 3.7 伏,四個單體電芯并聯成 12 伏電源,最高充電電壓應為 14.8 伏。
“但新聞報道的這次事故中的產品,充電電壓是 12.6 伏,明顯是三并 4.2 伏的三元鋰電芯?!敝x海亮指出,磷酸鐵鋰電芯的熱失控溫度,相比三元鋰電芯高得多,正因如此,采用磷酸鐵鋰電芯的戶外電源,相較于采用三元鋰的要安全得多。
但戶外電源講究的是便捷,因此,有一些生產企業為了追求產品更小的重量、體積,會采用單位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芯,凸顯戶外電源輕量化、便攜的賣點,“但這種做法,在一定程度上卻犧牲了產品的安全性?!?/p>
相比室內應急儲能,戶外電源的使用場景相當苛刻。多數房車、自駕游愛好者,經常會長時間將戶外電源放置于車上備用??傻搅讼奶?,戶外露天停放的車輛,車內溫度或超過 70 度,“這時候此采用三元鋰電芯的產品,將面臨一定風險?!?/p>
那么,同樣在戶外停放的新能源汽車,也有不少采用的是三元里動力電池,為何就沒有風險呢?
對此謝海良解釋:相比汽車完善的 BMS 電池管理、熱循環系統,戶外電池的散熱機制相對較薄弱,應對熱失控風險更是捉襟見肘。
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戶外電源,用的是二手拆車、重復利用的舊三元鋰電芯,則風險更大。而目前一些市面銷售的低端戶外電源產品,零售價格連電芯成本都包不住,很可能采用的是拆車的二手電芯。
“我不是說舊鐵鋰電芯沒問題,只是風險比采用舊三元鋰電芯的產品要低一些?!币虼?,他建議房車、露營愛好者在購買戶外電源產品時,首選磷酸鐵鋰電芯,“可是不懂行的消費者,要想買到磷酸鐵鋰的戶外電源,也并不容易?!?/p>
據謝海良透露,目前由于缺乏行業標準以及規范,主流戶外電源的電芯標識仍十分混亂。不少采用三元鋰電芯的戶外電源,標注的是“汽車級動力電芯”字樣,容易混淆視聽。
“顯然,隨著新能源知識的普及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知道磷酸鐵鋰更安全,一些廠家會心虛,因此生產的三元鋰電產品會標注為汽車級電芯,就是忽悠小白用戶?!敝x海亮強調,除了小作坊的產品,個別知名品牌貨也會這么干。
可見,戶外電源在電芯的選擇上,“標注和說明”就已經有不少貓膩,作為“門外漢”的普通消費者,一不小心便會踩坑。尤其是,戶外電源行業的問題還遠不止如此。
“我用新買的戶外電源做飯,電飯鍋煮兩次就沒電了?!?/p>
酷愛露營的李先生,最近花了將近 2000 元買了一臺戶外電源。然而他在實際使用時發現,商家宣傳的“滿電情況下可以連續兩小時,使用功率 300 瓦”的電飯鍋,實際卻連 1 小時都用不到。
在找商家理論時,對方表示這個兩小時只是“理論值”,實際使用時長需根據用戶電器實際功率計算。而李先生發現,在產品的宣傳頁中的確有一則用小字注明的“理論值”計算公式:電池容量 / 用電器功率。
“跟新能源汽車很相似,目前這種戶外電源的‘續航時長’,也成了一門玄學?!敝x海亮笑道,商家通過所謂“公式”計算出的結果,作為戶外電源的實際續航值太不準確了。
畢竟,大部分戶外電源都有 220 伏逆變系統,現階段逆變系統的實際效率,約為 80%。因此,會有約 20% 電量損耗。
另外,為了保護電芯,電芯放電的最低電壓都有一定的標準,會導致電芯有小部分容量無法完全放出。
“所以,標稱一度電的戶外電源,能用上 0.6~0.7 度電,就已經算不錯的了?!彼瑫r強調,目前市售的大部分戶外電源,在產品容量的標注上也十分混亂,“大部分電源標注的容量單位跟充電寶一樣,都是毫安時?!?/p>
在不少消費者眼里,戶外電源動輒 10 萬毫安時、20 萬毫安時,看似很大了,畢竟,手機充電寶也才 1 萬毫安時。
但以三元鋰電芯 3.7 伏(磷酸鐵鋰 3.2 伏)計算,一些號稱 10 萬毫安時的戶外電源,實際容量僅為 0.37 度電(鐵鋰 0.32 度)。
如果算上逆變的損耗,電池無法充分放光電量,僅有 0.37 度的戶外電池,只能讓普通電飯鍋用不到 1 小時。
實際上,部分商家宣傳上的套路,也讓購買了戶外電源的用戶在實際使用中產生極大落差,并造成了容量虛標的假象。
“最簡單、直觀的單位,應該是瓦時,但幾乎很少有商家會用瓦時標度量?!敝x海亮解釋,一度電是 1000 瓦時(Wh),如果主流 10 萬毫安時的戶外電源標注 370 瓦時,消費者僅用高中物理知識,便可得知 370 瓦電器可用 1 小時。
即便存在逆變損耗等問題,但也要比所謂“幾十萬毫安時”的宣傳,更能讓用戶對戶外電源可儲存的電力度量有直觀理解。只有標示合力,用戶就可根據實際的需求,選擇合適的儲能產品。
顯然,標示“巨大”的數據,以及“理想值”的續航宣傳背后,部分商家“故弄玄虛”就是為了加大消費者直觀了解產品“真實規格”的門檻,在戶外電源空前大熱的當下渾水摸魚。
原本定位于小眾市場的應急儲能、戶外電源,在房車熱、露營熱的推動下,變得炙手可熱。
有細心的消費者發現,今年以來,儲能企業、手機充電寶品牌、小家電廠都涌入戶外電源賽道。更有網友提出疑問:戶外電源到底有多暴利?
有儲能行業資深人士以及房車改裝愛好者標示:目前自行購買、改造電儲能電源,一度電(1000 瓦時)電芯的成本,視材料、品牌不同大約在 1200~1800 元之間。
至于逆變系統,普通外置的 1000 瓦的逆變器,其價格約在 300~500 元之間,廠家內置逆變成本,想必更低。至于“電芯保姆”BMS 的成本也只需 100~300 元。目前,不到一度電的品牌戶外電源大多賣三、五千元,的確不算便宜。
但作為一項“你情我愿”的買賣,只要明明白白消費,用戶是愿意為“品質”買單的,價格、利潤似乎都不是問題。
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一樣,戶外電源爆燃的新聞引發不少輿論,很多消費者都開始關注起這個蒙眼狂奔的行業。
根據《天貓 2022 年五一消費趨勢報告》顯示:4 月 20 日~5 月 4 日期間,平臺戶外電源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 2 倍以上,近 3 年的增長率均在 300% 以上;某主流品牌“618”戰報也顯示,其戶外電源的銷量環比增長了 61 倍。
在電商平臺上搜索“戶外電源”一詞,排名靠前的幾款產品,評價量都在 20 萬以上,最高的一家評價更是高達 50 萬條??梢娊荒陼r間里,戶外電源產品需求之旺盛。
戶外電源(移動電源)已經從以往的應急減災、專業儲能領域,逐漸走向大眾消費,更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、旅游出行欲望的提升,快速走進萬千普通家庭。
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:預計到 2026 年,全球便攜式儲能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882.3 億元人民幣。
然而,市場規模如此大的戶外電源產業,目前卻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出臺。
這也是目前戶外電源產品在用料、宣傳甚至價格上,都出現混亂問題的根源。相比一般 3C 數碼,高能量儲能產品 to C 應用的風險不低,因此,在規范、監管上都需要更加嚴格的標準。畢竟,動輒爆燃的戶外電源,危急的可是消費者的生命安全。
值得注意的是:近期有消息指出,相關戶外電源行業標準 ——《便攜式鋰離子電池儲能電源技術規范》即將由工信部發布。未來,戶外電源從生產到銷售再到宣傳,也將有標準可依。
留給戶外電源廠家的“渾水摸魚”時間,似乎不多了。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懂懂筆記 (ID:dongdong_note),撰文:神樂,編輯:秦言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地球知識局 (ID:diqiuzhishiju),作者:小哲、凱爾希,校稿:辜漢膺 ,編輯:板栗
地球,是什么顏色的?是海藍色、是墨綠色、也是土黃色。
地球陸地的三分之一被貧瘠且荒涼的黃色所覆蓋,這里是十幾億人的家園,因缺水而構成了地球的“干旱部分”,其規模之大,從太空中看去仿佛地球內嵌了一個沙丘世界。
找到地表最大干旱區(一目了然)▼
仿佛地球上內嵌了一顆沙丘星球(橫屏觀看)▼
今天,我們將通過氣象、洋流、地球軌道參數的原理探究地表最大干旱區的成因,并從中管窺全球干旱的奧秘。
從太空中俯瞰撒哈拉(圖:NASA)▼
一個地區“平均降水量”和“平均潛在蒸散量”的比值,被稱為干旱指數(IA,the index of aridity),這個數字小于 0.65,就跨入了“半濕潤半干旱地區”的門檻,相當于降水量不到潛在蒸散量的 65%。
由此可以分出四個等級:半濕潤半干旱地區(0.65-0.50 ) 、半干旱地區(0.50-0.20)、干旱地區(0.20-0.05)和極端干旱地區(<0.05)。
橫屏-干旱地區分布 ▼
比如華北平原就有一部分是半濕潤半干旱地區,而極端干旱這種王者級干旱,降水量還不到潛在蒸散量的 5%,這 5%還會在幾次強降水中快速用掉,往往還沒形成徑流或滲入地下,就被蒸發掉了,即使像今年阿曼遭遇的大洪水,也無法改變其極端干旱的本質。
這種極端干旱區占地球陸地面積的 6.6%,撒哈拉沙漠占了其中的絕大部分。作為全球最大的沙漠,撒哈拉長 4800 公里,最大寬度 1800 公里,920 萬平方公里的它是印度面積的三倍,能把美國本土裝進去,是毋庸置疑的地表最大干旱區。
撒哈拉占據了大半個北非,不可謂不大了 ▼
然而,與撒哈拉同緯度的東亞季風區,地中海北岸的歐洲都是一片綠意盎然,三面環海的撒哈拉怎么就旱成了這樣?
要搞清地表最大干旱區的底層地理邏輯,還要說回我們以前講的“副熱帶高壓帶”。
在赤道受熱上升的暖空氣,會在南北緯 30° 附近下沉,形成氣壓相對高值區域,也就是“副熱帶高壓帶”。在其控制下,南北緯 30° 附近都形成了大面積的沙漠。
橫屏-全球沙漠分布 ▼
在北半球,由于青藏高原、地中海、落基山脈的阻隔,副高會斷裂成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、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帶、伊朗-北非高壓三個部分。
平常這三個高壓帶斷開時候的還好,一旦連起來
就能讓北半球很多地區都感受到什么是“身處沙漠”般的酷熱
(2022 年 6 月 15 日中午 12 時的全球氣壓圖)▼
這三大副高會季節性向東西兩邊延伸,甚至繞地球一圈,形成今年北半球全面高溫的景象,但前兩大副高主要還是盤踞在海洋上,只有伊朗-北非高壓,牢牢掌控著從伊朗高原到大西洋沿岸橫跨 7000 多公里的土地。
也難怪沙漠喜歡分布在南北緯 30° 附近
在副高控制下是真的熱啊 ▼
當然,要形成如此廣闊的沙漠,光靠副熱帶高壓還不夠,還要離水源“足夠遠”。
來自海洋的水汽是陸地降水的主要來源,離海洋越遠降水也就越少。比如被高原和山脈層層包裹的塔里木盆地,就形成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。
遠離海洋,還被團團圍住
只有雪山融水支撐著沙漠中為數不多的生命
(參考:wiki)▼
而撒哈拉沙漠,表面上看是被印度洋、紅海、地中海、大西洋三面環繞,但紅海的體量太小,地中海大一些,但在夏季會被伊朗-北非高壓控制,在冬季則被西風帶控制,水汽都往東吹了,兩者都無法為撒哈拉輸入大量水汽。
說白了,真正的水源還給靠印度洋和大西洋這種大佬。但撒哈拉東側有埃塞俄比亞高原阻擋,印度洋水汽幾乎吹不到撒哈拉東部,年降水量幾乎為 0。
有副高和高原坐鎮,一絲水汽也別想進進來 ▼
地形很重要,但還不是全部。
阿拉伯半島直面印度洋,一樣是極端干旱沙漠遍布,但隔壁的印度就降水充沛花團錦簇。
這主要是因為夏季的南亞季風,是由東南信風偏轉形成的西南風,這個偏轉點就在索馬里附近,并形成強勁的索馬里急流,風速可達 65m / s,將印度洋的水汽都吹到了印度半島,阿拉伯半島只能在副高的控制下看著印度洋,但就是不下雨。
攜帶著水汽的季風一個急轉彎
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▼
撒哈拉沙漠雖然有著漫長的大西洋海岸,但經過這段海岸的是加納利寒流,其源頭是北大西洋暖流的一支。寒流過境,往往意味著降溫減濕,大氣遇冷下沉,引發干旱氣候。
在類似緯度的大陸西海岸,寒流也造就了阿塔卡馬沙漠、納米布沙漠和索諾蘭沙漠,只不過其規模完全不能和撒哈拉相比。
橫屏-寒流與緯度在 15° 到 30° 附近的沙漠的位置關系
(參考:wiki)▼
可見雖然三面環海,但海洋卻十分吝嗇,水源看著很近,其實很遠。
副高控制下的撒哈拉沙漠降水量極低、蒸散量極大。極端干旱,也就一點不奇怪了。
但正所謂滄海桑田,6000 年前的撒哈拉可能并非大沙漠,而是一片大草原。
19 世紀中葉,德國探險家海因里希?巴特在荒涼的沙漠中意外發現了神秘的史前巖畫,數十萬幅精美的圖像描繪著種群繁盛的大象、長頸鹿、河馬和羚羊被獵人追捕的生動場景。顯然,這絕非今天撒哈拉沙漠中的景象。
史前人類經歷了撒哈拉由草原變成沙漠的過程
希望未來的人類能看見撒哈拉重回草原的一天
(費贊的撒哈拉巖石藝術 圖:wiki)▼
后來,科學家通過對沙漠中軟體動物的殼、硅藻、湖泊沉積和水生動物骨骼的分析發現,在大約 6000 年前的全新世中期,這里還有著永久性的淡水,在幾乎完全被植被覆蓋的土地上,點綴著大大小小的湖泊,這就是水草豐茂的“綠色撒哈拉”。而“綠色撒哈拉”的水汽就來自于大西洋。
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需要把目光移向撒哈拉以南的“薩赫勒”地帶。這里是大沙漠和南方稀樹草原之間的過渡地帶。薩赫勒地區的降水,主要來自北非季風。
這沙漠與草原的過渡地帶也是綠意寥寥,岌岌可危啊 ▼
在之前的《東亞季風區》里我們說過,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季節性移動,全球的赤道輻合帶及其降水會跟著移動,同時給當地帶去明顯的干濕季節轉變,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季風區。
每年 7-8 月,赤道輻合帶會一路推進到約北緯 20° 的薩赫勒地區南側,形成北非季風,將來自西側大西洋的水汽帶到這里,為沙漠邊緣的薩赫勒草原帶來降水充沛的雨季。
赤道輻合帶的南北移動 ▼
今天的薩赫勒草原,其實就是曾經“撒哈拉大草原”的縮小版,北非季風在過去可以長驅直入到比今天更靠北的地區,熱帶大西洋的潮濕空氣由此深入撒哈拉腹地,這才有了史前巖畫上的河馬、大象。
由此可見,北非季風的極限范圍至關重要,以前可以吹那么遠,現在為啥就不行了?
這就不得不把格局打開了!
眾所周知,地球是“歪著頭”自轉的,傾角大約為 23°26',其公轉軌道也并非正圓,存在一定的偏心率。
地球的自轉傾角和公轉軌道偏心率并非恒定,會受到月球和大質量行星的引力干擾,進而引發地球軌道的周期性變化。這其中就包括:
公轉軌道偏心率的 10 萬年變化周期
地球自轉軸傾斜度的 4.1 萬年變化周期
自轉軸的 2 萬年“擺動”(進動)周期
這三大軌道周期由塞爾維亞地球物理學家米蘭科維奇提出,統稱為米蘭科維奇循環,大格局帶動小格局,其中改變撒哈拉降水的周期就是“擺動”周期。(即“歲差”)
米蘭科維奇循環(參考:wiki)▼
地球抖一抖形成的“擺動”,會造成地球軌道的細微變化,地球接受的太陽輻射分布也會隨之改變,從而引發季風的進退,最終觸發撒哈拉沙漠劇烈的“水文循環”—— 從 1.1 萬年至 5000 年前,撒哈拉廣闊的濕潤綠洲逐漸變成沙漠。幾乎每隔 2 萬年,撒哈拉就發生這樣一次“循環”。
地球每發生一次這種細微的變化
對地球上的生物來說都是一次巨變 ▼
在這一過程中,隨著綠色褪去、黃沙彌漫,這里的居民被迫放棄越來越小的綠洲。有的四處游牧,有的向南方遷徙,有的向東遷入尼羅河流域,成為方興未艾的古埃及文明的一份子。
踏著黃沙尋找暫棲之地,能否生存,全看天意
(馬里的富拉尼牧民 圖:wiki)▼
當我們再回看撒哈拉沙漠和全球干旱區,會發現干旱區不光改變了動植物,也改變了人類社會:
在降水稀少、蒸發劇烈的環境下,沙質土壤的持水量與有機質含量很低、氮磷嚴重不足,所以植被稀疏、生物量低,包括人在內的所有動物都面臨極大的環境壓力。
人和動物是相互依存的
任何生物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生存都不容易
(圖:wiki)▼
于是人類只能小規模聚集在河流、泉水和綠洲等寶貴的水源周圍,并形成了以部落為基礎的傳統社會共同體,相當于通過控制族群的規模和消耗,與資源匱乏的環境達成某種平衡。但這一傳統平衡如今也越發不穩定。
全球的干旱和極端干旱地區,除了印度西部外,人口基本都比較稀少,但根據“聯合國人居署”的數據,干旱區 18.5% 的人口增長率高于其他任何生態區。激增的人口可以靠外部援助和超采地下水來短期維持,但卻長期加劇了當地的環境壓力。
更為嚴重的是氣候變化的影響。最近研究表明,撒哈拉沙漠在上個世紀一直在擴張,沙漠在 1920 年至 2013 年間擴大了 70 萬平方公里,相當于一個青海省,南方的薩赫勒地帶本來就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帶,全球變暖的趨勢持續下去,薩赫勒離極端干旱也就不遠了。
總之,在人口壓力和氣候變化的雙重作用下,地表最大干旱區撒哈拉沙漠,恐怕還會變得更大,這對于北非、西非、中東甚至歐洲各國都是個壞消息。
再擴張下去,撒哈拉就要橫跨三個洲了 ▼
反觀撒哈拉沙漠從萬年前至今的歷史,像地軸“擺動”這種底層規律,遠超人類個體的人生尺度,人在這樣的趨勢面前與撒哈拉的沙粒無異。
但對于一百年內的,小尺度的,人為因素引發的環境變化,我們還有很多可做的事情,畢竟我們無力干涉地球的命運,但可以改寫自己族群的生死。
參考資料:
[1] Gaur, M.K., Squires, V.R. (2018). Geographic Ex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’s Arid Zones and Their Peoples. In: Gaur, M., Squires, V. (eds) Climate Variability Impacts on Land Use and Livelihoods in Drylands. Springer, Cham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978-3-319-56681-8_1
[2] William R. Boos, Robert L. Korty. Regional energy budget control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and application to mid-Holocene rainfall. Nature Geoscience, 2016; 9 (12): 892 DOI: 10.1038/ngeo2833
[3] 丁一匯,李怡.亞非夏季風系統的氣候特征及其長期變率研究綜述 [J].熱帶氣象學報,2016,32 (06):786-796.DOI:10.16032 / j.issn.1004-4965.2016.06.002.
[4] IIASA/FAO, Compendium of Agricultural-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(1989-91 to 2000) (Statistics Analysis Service, Statistics Division,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United Nations, Rome, 2003)
[5] 劉屹岷,吳國雄.副熱帶高壓研究回顧及對幾個基本問題的再認識 [J].氣象學報,2000 (04):500-512.
[6] 劉屹岷.非絕熱加熱影響北半球夏季副熱帶高壓形態變異的物理機制 [D].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(大氣物理研究所),1998.
[7] Boos, W., Korty, R. Regional energy budget control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and application to mid-Holocene rainfall. Nature Geosci 9, 892–897 (2016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ngeo2833
[8] 王紹武.非洲濕潤期 [J].氣候變化研究進展,2009,5 (02):122-123.
[9] Liu, Z. Y., Wang, Y., Gallimore, R., Notaro, M., and Prentice, I. C. On the cause of abrupt vegetation collapse in North Africa during the Holocene: Climate variability vs. vegetation feedback.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3, L22709 (2006).
[10] Kuper, R., and Kr?pelin, S. Climate-controlled Holocene occupation of the Sahara: Motor of Africa's evolution. Science 313, 803-807 (2006).
[11] Huang J., H. Yu , X. Guan , G. Wang, and R. Guo , 2015: Accelerated dryland expansion under climate change. Nature Climate Change, doi:10.1038/nclimate2837.
[12] 黃平,周士杰.全球變暖下熱帶降水變化研究回顧與挑戰 [J]. 地球科學進展,2018, 33 (11): 1181-1192 https://doi.org/ 10.11867 / j.issn.1001-8166.2018.11.1181.
游戲 / 音樂雙模式,魔聲 XKT01 全透明藍牙耳機報價 109 元,限時限量 50 元券,實付 59 元包郵,領券并購買。
使用最會買 App 下單,預計還能再返 6.52 元,返后 52.48 元包郵,點擊下載最會買 App。
▼ 京東自營旗艦店同款報價 99 元:
采用 5.2 藍牙芯片,9D 環繞音質,CVC 降噪技術。超長待機,全透明,顏值爆炸,音質超好,聽歌、打游戲沒有雜音,無延遲,久戴不痛,超強防水,超級可愛。
? 點此享受游戲 / 音樂雙模式,魔聲 XKT01 全透明藍牙耳機 59 元:領券并購買 。
掃描二維碼或點擊此處下載最新版(自動識別平臺)。
本文用于傳遞優惠信息,節省甄選時間,結果僅供參考。
【廣告】im電競平臺官網app 下載安裝失敗或使用異常,請
一鍵舉報